農關國本,糧系民生。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解決好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奔Z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考察調研足跡幾乎遍及全國的主要農區。在海南三亞考察時,總書記走進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囑咐科研人員要努力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在四川眉山,總書記走進試驗田,察看水稻長勢,強調要嚴守耕地紅線,抓牢糧食生產。在“三夏”時節,總書記給安徽的種糧大戶回信,勉勵他們積極應用現代農業技術,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從東北平原到中原大地,從南繁基地到魚米之鄉,諄諄叮囑,聲聲在耳,飽含總書記對“端牢中國飯碗”的殷殷期盼。
國之大者,銘于心踐于行。全國人大常委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立足職能職責,圍繞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履職盡責,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作出人大貢獻。
行使立法職權,完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制度體系。糧食安全離不開法治保駕護航。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農業領域立法,為保障糧食安全筑牢法治基石。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推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黑土地保護法,保護“耕地中的大熊貓”;修改種子法,用“中國芯”保障中國糧;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守護“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6月26日,醞釀多年的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首次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從法律層面上強政策、提效益、降成本、防風險、計長遠,推動以法治方式管好“天下糧倉”,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趙樂際委員長強調,要繼續做好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的審議修改工作,注重與其他涉農法律的協調銜接,推動有關方面加強配套法規建設,構建系統完善的糧食安全保障法律制度體系,推進糧食安全治理現代化、法治化。
增強監督實效,督促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國務院關于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情況的報告,并召開聯組會議進行專題詢問。與會同志圍繞完善政策為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供保障,嚴格落實黨政同責、充分發揮考核作用,確保糧食質量安全,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等問題提出詢問。國務院副總理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笆冀K繃緊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成為大家的共識和行動。專題詢問聚焦重點、求真務實,成為監督工作不斷增強針對性、實效性的生動寫照。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關鍵。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職伊始就啟動了種子法執法檢查,趙樂際委員長任組長。執法檢查組深入科研院所、制種基地、農業企業實地檢查,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政府部門、人大代表、專家等對依法治種、依法興種的意見建議,查找影響法律實施和制約種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運用法治方式推動種業發展振興。
充分發揮代表作用,為共同推動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圍繞糧食安全保障工作依法履職、建言獻策,人大代表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行動。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涉及糧食安全的建議290件,今年確定的19項重點督辦建議中,涉及糧食安全的有2項。趙樂際委員長在同列席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座談時強調,作為人大代表,特別是農業和農業科技戰線的代表,要帶頭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學習宣傳貫徹有關糧食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引導農民群眾增強耕地保護意識、提高種糧積極性,推動保障糧食安全的理念深入人心。要積極建言獻策,圍繞糧食安全作深入調研思考,注重從法律、制度層面發現影響糧食安全的突出矛盾和短板,通過法定渠道反映意見建議,推動有關方面解決問題、完善制度。
倉廩實,天下安。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把糧食安全責任牢牢扛在肩上,筑牢國家糧食安全法治防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讓“中國飯碗”裝得更滿、端得更牢、成色更足。